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处理中现代汉语词类及其他切分单位的标记代码。
适用于汉语信息处理,也可供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参考。
2.1 汉语信息处理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,CIP
用计算机对汉语形、音、义等信息进行输入、排序、存储、输出、统计、提取等。
汉语信息处理使用的、具有确定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。它包括本标准的规则所限定的词、短语及其他单位。
2.3 词类 parts of speech,POS
本标准的切分单位包括词、短语和其他切分单位,如习用语、缩略语、前接成分、后接成分、语素字、非语素字、标点符号、非汉字符号等。
本标准的词类分类体系参考了吕叔湘、朱德熙、胡裕树等先生的语法体系和《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》。
本标准根据汉语信息处理的特点和要求,主要依据语法功能原则划分词类。
依据国际通常做法,标记代码主要采用英文术语的字母。例如,“名词”,采用英文术语“noun”的首字母“n”作为标记代码;“数词”,采用英文术语“numeral”的第三个字母“m”作为标记代码。
汉语独有的,或使用英文术语字母不便的,依据国内通常做法,标记代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。如,“缩略语”,采用汉字“简”汉语拼音的首字母“j”作为标记代码;“语素字”,采用汉字“根”汉语拼音的首字母“g”作为标记代码。
本标准将词类划分为13个一级类,16个二级类;其他切分单位划分为7个一级类,13个二级类。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增补。
4.1.1 名词(n),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,在句子中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。
4.1.1.1 普通名词(ng),表示事物的名称。如:
4.1.1.2 时间名词(nt),包括一般所说的时量词。如:
4.1.1.3 方位名词(nd),表示位置的相对方向。如:
上 下 左 右 前 后 里 外 中 东 西 南 北
4.1.1.5 人名(nh),表示人的名称的专有名词。
华罗庚 阿凡提 诸葛亮 司马相如 松赞干布 卡尔?马克思
4.1.1.6 地名(ns),表示地理区域名称的专有名词。如:
4.1.1.7 族名(nn),表示民族或部落名称的专有名词。如:
4.1.1.8 机构名(ni),表示团体、组织、机构名称的专有名词。如:
4.1.2 动词(v),表示动作、行为,心理活动、生理状态及事物的存现、变化等,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。
4.1.2.1 及物动词(vt),能够带宾语。如:
4.1.2.2 不及物动词(vi),不能够带宾语。如:
4.1.2.3 联系动词(vl),表示关系的判断。如:
4.1.2.4 能愿动词(vu),表示可能、意愿。如:
4.1.3 形容词(a),表示性质、状态,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、定语、状语和补语。
4.1.3.1 性质形容词(aq),表示性质。如:
4.1.3.2 状态形容词(as),表示状态。如:
雪白 黢黑 通红 冰凉 绿油油 亮堂堂 白花花 冷冰冰
4.1.4 区别词(f),表示事物的区别性特征,在句子中只能做定语修饰名词或跟助词“的”组成“的”字结构。如:
4.1.6 量词(q),表示人、事物或动作的单位。如:
个 条 片 匹 辆 尺 斤 两 吨 支 回 次 遍 千瓦时
4.1.8 副词(d),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,表示范围、程度等。在句子中做状语。如:
4.1.9 介词(p),引介名词性成分,不单独充当句子成分。如:
4.1.10 连词(c),连接词、短语或句子,表示两者之间所具有的某种关系。如:
4.1.11 助词(u),附着在词、短语、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。如:
4.1.12 叹词(e),表示感叹、呼唤或应答,可独立成句或在句中充当独立成分。如:
4.1.13 拟声词(o),模拟自然界事物的某种声音,不能单独成句。如:
4.2.1 习用语(i),一种相沿习用的定型短语。
4.2.2 缩略语(j),专有名词或常用语的简缩形式。
4.2.3 前接成分(h),词根前面的附加构词成分。如:
4.2.4 后接成分(k),词根后面的附加构词成分。如:
4.2.5 语素字(g),汉字字符集中一般不单独使用的汉字。
4.2.6 非语素字(x),汉字字符集中单独使用时不具有意义的汉字,如:
|
|